瑪旁雍措湖|西藏最神聖的聖湖之一,與岡仁波齊齊名的靈性之地

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措,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,也是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。其藏語意為「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」。它與神秘的鬼湖拉昂措同時坐落於神山岡仁波齊之前,彼此相伴而生。
瑪旁雍措之所以被尊為聖湖,是因其至今仍為淡水湖,主要由地下水與冰雪融水補給,成為周邊野生動物與當地居民重要的水源地。

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瑪旁雍措,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,也是透明度最高的湖泊之一。其藏語意為「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」。它與神秘的鬼湖拉昂措同時坐落於神山岡仁波齊之前,彼此相伴而生。
瑪旁雍措之所以被尊為聖湖,是因其至今仍為淡水湖,主要由地下水與冰雪融水補給,成為周邊野生動物與當地居民重要的水源地。

西藏教徒以龍王之名「瑪垂」為此湖命名,在藏語中意為「永恆不敗之湖」。據《瑪旁雍措概說》記載,國王木崩為救濟世間貧苦與災難中的人,提供為期12年的溫飽。而煮飯時淘米水日益匯聚,12年後便化為今日的瑪旁雍措。
傳說在11世紀時,藏傳佛教噶舉派擊敗了外道黑教,為紀念佛法的勝利,遂命名此湖為「瑪旁」,象徵佛教的無上與戰勝邪惡。

瑪旁雍措:藏語意為「不敗、勝利」的西藏神湖
瑪旁雍措,又名瑪法木措,舊稱瑪垂措,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,藏語中意為「不敗、勝利之湖」,被尊稱為「神湖」。湖泊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,地處岡底斯山主峰——神山岡仁波齊與喜馬拉雅山納木那尼峰之間,地理位置極為神聖。

古時,瑪旁雍措曾與鄰近的拉昂措(又稱鬼湖)相通,後因洪積和冰川融水堆積而被阻斷,最終演變為內流湖。湖泊外觀呈「鴨梨」形,北寬南窄,長軸約26公里,短軸約21公里。湖面海拔高達4,588米,平均水深為46米,最深處達81.8米,總面積達412平方公里。

瑪旁雍措湖水碧藍清澈,透明度高達14米,是中國透明度最高的高原湖泊之一。礦化度約400毫克/升,屬於淡水湖,富含硼、鋰、氟等多種微量元素。主要水源來自冰雪融水和降雨,也有部分泉水補給。湖岸線筆直,總長約83公里,岸線發展係數為1.15,東岸與東南岸發育有明顯階地,周邊更有多處天然溫泉。

湖區自然生態豐富,洪積平原與山麓洪積扇上分布著以沙生針茅為主、混生羽狀針茅與紫花針茅的荒漠草原;而湖濱階地則孕育出華扁穗草、細葉西伯利亞蓼、藏北蒿草與青藏苔草等沼澤化草甸。湖區以放牧為主,湖中盛產特有魚種如瑪法木尻魚和高原裸鯉。

環繞湖泊四周,恰好分佈著八座佛教寺廟,象徵八方守護。包括:東邊的直貢噶舉派色瓦龍寺、東南的薩迦派聶過寺、南邊的格魯派楚古寺、西南的不丹噶舉派果足寺、西北則有五百羅漢修行洞所建的迦吉寺、西邊的齊悟寺、北邊的不丹噶舉派朗那寺,以及東北方的格魯派本日寺,形成瑪旁雍措聖湖周圍的宗教能量圈。

這片神聖之地,集自然奇觀、生態多樣與宗教文化於一身,是西藏旅遊不可錯過的心靈聖地。

轉湖須知:聖湖徒步的實用資訊
聖湖圓周約為 60 公里,完整轉湖(朝聖繞湖)需時約 4 至 5 天,建議依 順時針方向前進,並自備充足的糧食。除第二晚需露宿野外外,其餘行程中多數寺廟沿途皆可提供 簡易住宿。

由於地區偏遠,食宿條件極為艱苦,建議旅客 自備乾糧與睡袋。因沿途幾乎沒有新鮮蔬菜供應,應攜帶 多種維生素補充劑,以維持身體機能與免疫力。

新藏公路每逢冬季與春季常因大雪封山而 無法通行,最適宜的行車季節為每年 5 月初至 10 月中旬。轉湖途中氣候多變,日夜溫差極大,需準備 防寒衣物,並備妥 止瀉、消炎、感冒藥品等常用藥物。

行經界山大坂時,無論體力如何,多數人皆可能出現 高原反應,建議攜帶 攜氧片或高原專用藥物,以緩解不適症狀。

若您計劃於西藏境內進行長距離徒步旅行,除了經典轉湖與轉山路線外,還有許多 馬道、朝聖小徑與傳統渡口可供選擇,旅途中可向當地藏民諮詢,或跟隨朝聖者一同前行。

無論是轉湖還是轉山,請記得隨時 攜帶垃圾袋,落實 環境保護意識,共同守護這片純淨聖地,讓神聖之湖的自然與靈性永續流傳。

定製行程 +44 7785 905065 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