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達拉宮|拉薩地標建築・世界文化遺產中的藏傳佛教聖殿

布達拉宮|西藏靈魂的象徵・藏傳佛教最神聖的朝聖地

西藏布達拉宮,是信仰的化身,是精神的象徵。有人說,來西藏,必定要朝拜布達拉宮一次。千百年來,它早已成為信仰的代名詞,是無數人一生中至少要親眼見證一次的聖地。

這座巍峨壯麗的宮殿,終年與冰雪為伴,矗立於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的拉薩紅山之巔,擁有超凡脫俗的絕美容顏。歷代工匠集結智慧,歷時多年,選用最珍貴的材料,精雕細琢,造就了西藏最神聖、最莊嚴、最高雅的建築奇觀。

歷史上,布達拉宮不僅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與藏傳佛教的中心,也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樞紐,更是藏族人民心靈深處的信仰歸宿。

宮殿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之上,集宮殿、城堡與寺廟於一體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建築。宮體依山而建,外觀以白、紅、黑三色交織,象徵著和諧、神權與威嚴。

歷經千年風雨,布達拉宮依舊傲然矗立,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,更是歷史與信仰的見證者。

布達拉宮|西藏靈魂的象徵・藏傳佛教最神聖的朝聖地

西藏布達拉宮,是信仰的化身,是精神的象徵。有人說,來西藏,必定要朝拜布達拉宮一次。千百年來,它早已成為信仰的代名詞,是無數人一生中至少要親眼見證一次的聖地。

這座巍峨壯麗的宮殿,終年與冰雪為伴,矗立於海拔三千七百多米的拉薩紅山之巔,擁有超凡脫俗的絕美容顏。歷代工匠集結智慧,歷時多年,選用最珍貴的材料,精雕細琢,造就了西藏最神聖、最莊嚴、最高雅的建築奇觀。

歷史上,布達拉宮不僅是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與藏傳佛教的中心,也曾是西藏政教合一的樞紐,更是藏族人民心靈深處的信仰歸宿。

宮殿坐落在中國西藏自治區拉薩市中心的紅山之上,集宮殿、城堡與寺廟於一體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宮殿建築。宮體依山而建,外觀以白、紅、黑三色交織,象徵著和諧、神權與威嚴。

歷經千年風雨,布達拉宮依舊傲然矗立,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代表,更是歷史與信仰的見證者。

“布達拉”為梵語“普陀”的音譯,意指觀世音菩薩的居所。這座宮殿的創建與西藏歷史緊密相連。公元7世紀,吐蕃王松贊干布為迎娶文成公主,傾盡全力建造此聖殿。後來曾歷經多次毀壞與重建,現存的布達拉宮則是在17世紀中葉,由阿旺羅桑嘉措尊者執政時期大規模擴建,並經歷代教主多次修整而成。

布達拉宮集宮殿、城堡和寺院於一體,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宏偉建築。她依山而建,以白、紅、黑三色交叉布局,象徵和諧、權力與威嚴。雖歷經千年風雨,卻依然屹立不倒,成為歷史和信仰的見證。

宮殿整體分為紅宮與白宮兩部分。白宮因宮殿的外牆塗成白色而得名。這種白色塗料是由白灰、牛奶、蜂蜜、白糖、藏紅花等多種原料調和而成。之後每年藏曆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二十五日,信眾與工匠們還會共同為宮牆重新塗刷,使布達拉宮的牆面呈現出流動的質感,彷彿冰川般生動流轉。

白宮東西長約320米,南北寬約200米。自山下的無字碑起,沿「之」字形坡道而上,便可進入朝向西方的白宮東大門。門廊兩側牆壁上繪有四大天王壁畫,穿行於石階步道間,可見厚達數米的宮牆。布達拉宮坐北朝南的白宮主殿東大殿,藏語稱為措欽夏,意為「東集會大殿」,是舉行重大慶典的主要場所。五世尊者在哲蚌寺建立噶丹頗章政權後,即命令德司桑傑嘉措修建布達拉宮。而東大殿是在布達拉宮修復工程動工三年後,即1645年建成。1653年,清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冊封五世尊者,自此歷代尊者皆須接受中央政府的冊封,並由清廷駐藏大臣主持坐床與親政儀式,這些儀式均於東大殿中舉行。

白宮的頂層是東、日光殿與西日光殿,因為殿堂南側設有寬大的落地窗,室內整日陽光明媚,因此被稱為「日光殿」。這裡是歷代尊者生活起居、處理日常事務的所在,包含了處理政教事務的朝拜殿、閉關修行的習經修法殿、供奉護法神的護法殿,以及日常起居的臥室等空間。在東日光殿與西日光殿之間,設有一個傳達歷代尊者指令的機構,名為「孜噶」。

布達拉宮規模宏大,不僅是藏族建築的巔峰之作,也體現了藏、漢、蒙等各民族在文化、藝術、宗教等方面的卓越成就。她是藏傳佛教發展的承載,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歷史見證。
布達拉宮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樣式與格局,彌補了中國古代缺乏宏偉石質建築的歷史,是世界建築史上極具特色、集宮殿、靈塔殿、佛殿、行政辦公機構、僧官學校、僧舍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宮堡式建築群。

定製行程 +44 7785 905065 [email protected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