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三大圣湖玛旁雍错,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也是透明度最高的湖泊。在藏语中意为“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”。它与鬼湖拉昂错在冈仁波齐神山前相伴而生,玛旁雍错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圣湖,是因为它至今仍是淡水湖,由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,成为了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。
西藏三大圣湖玛旁雍错,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也是透明度最高的湖泊。在藏语中意为“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”。它与鬼湖拉昂错在冈仁波齐神山前相伴而生,玛旁雍错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圣湖,是因为它至今仍是淡水湖,由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,成为了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。
西藏三大圣湖玛旁雍错,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,也是透明度最高的湖泊。在藏语中意为“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”。它与鬼湖拉昂错在冈仁波齐神山前相伴而生,玛旁雍错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圣湖,是因为它至今仍是淡水湖,由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,成为了周边野生动物和当地人重要的水源地。
西藏教徒以龙王之名“玛垂”命名此湖,在藏语中意为永恒不败之湖。《玛旁雍措概说》中,国王木崩为所有贫苦受难者提供为期12年的温饱。随着烧饭的淘米水愈聚愈多,12年的光阴便成就了玛旁雍错湖。据说在11世纪,藏传佛教噶举派大胜外道黑教,起名“玛旁”就是纪念佛教的胜利。
藏语意为“不败、胜利”,有“神湖”之称。位于冈底斯山主峰──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,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内。玛旁雍错亦称马法木错,曾称玛垂错。曾与拉昂错(鬼湖)相通,后由洪积,冰水堆积物堵塞而演化为内流湖。湖泊呈“鸭梨”形,北宽南窄,长轴方向长26公里,短轴长21公里。湖面海拔4588米。平均水深46米,最大水深81.8米,面积412平方公里。湖水碧透清澈,透明度14米。湖水矿化度400毫克/升,属淡水湖,含有硼、锂、氟等微量元素。以融水、雨水补给为主,也有部分泉水补给。湖岸线平直,周长83公里,岸线发展系数1.15。东岸和东南岸阶地发育。湖泊周围多温泉。在洪积平原和山麓洪积扇上,为以沙生针茅为主并混生有羽状针茅、紫花针茅的荒漠草原;湖滨阶地上发育了以华扁穗草、细叶西伯利亚蓼、藏北蒿草、青藏苔草等组成的沼生植被沼泽化草甸。湖区以牧为主,湖中产玛法木尻鱼与裸鲤。围绕玛旁雍错有8个寺庙,正好分布在湖的四面八方。东有直贡派的色瓦龙寺,东南有萨迦派的聂过寺,南有格鲁派的楚古寺,西南有不丹噶举派的果足寺,西北是以五百罗汉修行的山洞为基础建立的迦吉寺,西有齐悟寺,北有不丹噶举派的朗那寺,有格鲁派的本日寺东北。
圣湖圆周约60公里,转湖需时4-5天,顺时针方向,需带食物;除第二晚要在野外度过外,沿途均有寺庙可供住宿。食宿条件很差,最好自带干粮和睡袋。因沿途蔬菜短缺,应随身携带多种维生素药剂。新藏公路冬春两季大雪封山,无法通行,最佳行车时节是每年5月初至10月中。沿途气候恶劣且食宿条件差,应备足防寒衣物和药品(止泻、消炎、治感冒等)。任何人在界山大坂都会有高原反应,需备服用携氧片,缓解高反症状。如在西藏境内徒步旅行,还有众多马道、朝圣小道和渡口可供游客选择。这些路线可向当地人打听或跟随朝圣者前行。转湖与转山都存在的问题,就是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,随时准备垃圾袋。